隨著4月份臨近,JP摩根和花旗銀行的投資顧問更加忙碌了。按照此前消息,福特集團將在4月結束對Volvo的戰略評估,而全球對Volvo有興趣的買家們也將在這個時期提交標有價格的競購方案。
這是一單涉及幾十億美元的大生意,以至于要位居世界五大投行之列的JP摩根和花旗銀行聯手來做。委托他們的是福特集團,目的就是要在這股經濟寒流中,給Volvo找到一個合適的新東家。
于是,JP摩根和花旗銀行的投資顧問們把Volvo項目的推銷方案放到了全球有可能對Volvo有興趣的企業老板們的辦公桌上。然后把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散布到世界各地,再登上媒體的頭條,而社會輿論又將企業家們的控制欲和野心進一步發酵。
如今,這一切到了關鍵時刻。買家們需要對Volvo提出競購沃爾沃的計劃書和報價。這將可能決定Volvo的最終歸屬。
而到目前為止,福特和緋聞買家們的態度仍然曖昧!案L厝栽趯olvo進行戰略評估。評估的結果可能是不出售,也可能是全部出售或者部分出售!盫olvo汽車高級副總裁蓋里基尼說。而緋聞買家們的官方姿態則是否定、觀望,最多也只是“不排除這種可能”。
只有摻和在中間的投行們的態度最為積極,盡管他們手中的汽車生意正面臨著兩難選擇。
十幾家車企老總的桌上方案
不僅僅是Volvo一個項目,在包括薩博、悍馬等幾乎所有涉及中國車企海外抄底事件的背后,都有國際投行的身影。Volvo后面是JP摩根和花旗銀行,而薩博委托的則是高盛!半S便一單,都是至少數十億美元的生意!币晃粐鴥韧缎腥耸繉Υ祟H為羨慕。
早在去年底,福特首次承認愿意出售旗下Volvo轎車業務。JP摩根聯手花旗銀行第一時間將可行性方案分發給中國10余家車企過目,其中包括長安、吉利、上汽、奇瑞。同時,歐美市場和印度買家也都收到了詢價資料。
上汽集團的一位內部人士也表示,他們經常會收到一些投行提交的項目書。目前,上汽的策略是現金為王,收購行為慎之又慎。但投行很積極,很多收購的消息都是投行傳出去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其他買家知道,以提高銷售價格。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說,之所以會對中國車企如此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中國、印度企業的收購大多喜歡采取現金入股的方式,而歐美企業則往往采取換股、分拆收購的形式。而目前對于福特、通用來說,最缺的就是現金。
作為通用、福特的御用財務顧問,華爾街的投行巨頭具有先天的優勢。他們熟悉每一個汽車巨頭旗下品牌復雜的交易身世、企業文化、資金鏈條以及資產債務詳情。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給賣方提供最適合的出售方案——是急需注資,還是戰略重組或者引入關鍵性技術合作,有時投行比車企自己更清楚。
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和持續盈利后,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積累了充裕的資金。專業從事國際汽車業并購重組業務的華利安投行亞太區副總裁張超分析指出,具備了資金實力的中國企業開始關注海外投資,也有一些領軍性中國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實現國際化,南汽并購英國名爵品牌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在張超過去兩年經手的所有交易中,全部有印度企業過問,他感覺鑒于印度買家的交易規模和國際化視野,他們在推進海外并購交易方面比中國企業走得更遠一些。
研究買賣雙方的需求、資金實力、文化背景、交易習慣等也是投行的必修課。
例如印度買家在絕對控股權的要求上更加激進,去年塔塔以23億美元一舉以全資方式將捷豹、路虎收入囊中,而上汽收購韓國雙龍、萬向收購多家美國零部件供應商,大多是以參股的形式起步,而后逐漸晉升為大股東。這也是印度猛虎文化與中國儒商文化的差異體現。
錢從何來
敲定賣方的估價方案后,通過最初的篩選,投行鎖定部分買家開始進行意向性出價,也就是業內所說的“詢價”。
游走于買賣雙方之間,投行必須以最敏銳的觸覺快速感知報價水平,并配合以多種復雜而靈活的金融手段對各方進行游說,從而調整提供給雙方的報價方案,這也是最能體現投行價值的工作內容之一。
在詢價結束后,投行將根據買賣雙方的需求制定詳細的可行性方案。據國內券商投行人士介紹,在繁復多樣的可行性方案中,主流的包括存量和增量兩種類型。
存量方式,主要是出售股權。而增量方式,包括對其他投資者增發、發轉債、發優先股等,吸引新增資金入場。
對投資者而言,發轉債是一種風險較小的方式。通常會設定比較高的年息,等企業趨于穩定后根據規定將債券轉成股權。而優先股,是讓持股人享受固定收益,并優先分配紅利和企業剩余資產。
通常,諸如Volvo這樣的大規模收購案例中,投行會將上述方法根據雙方的意愿,綜合考慮結合使用,調整存量,優化增量。
更體現投行價值的業務就是融資能力,投行會幫助引入銀行貸款,或選擇向私募機構或其它渠道融資。而且,通常在安排較為復雜的中長期貸款前,投行為滿足賣方正常運營或買方資金短缺問題,會為其提供一種短期融資,也就是業內所說的“過橋貸款”。
有些買家可以通過投行提供的過橋貸款,在不出一分錢的情況下完成整個并購項目,這樣的方案能夠吸引到許多暫時手頭緊張的對象。
事實上,在整個并購項目過程中,投行扮演著團隊領袖的角色,負責協調銀行、會計師、律師、其他金融機構在內的龐大操作團隊。而汽車行業的整車并購項目通常規模更大,流程更加復雜,需要協調的資源更廣泛。
當一些具備實力的買家出現資金問題時,投行也會幫助其尋找適合的私募機構,共同分擔資金成本。
據了解,在2007年國內發生的300多件海外并購案中,65%為零部件買家,而其中作為私募主導的情況占到65%-70%。聯手私募公司進行海外并購,成為一種備選方案。這樣,就可以減少買家的資金壓力。而且,專業的私募公司比車企更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則,可以在并購過程中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專業幫助。
據外電近日報道,吉利目前委托英國財務顧問,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就是為其尋找愿意合作的私募公司,幫助其實現收購計劃。
上述國內投行人士坦言:“這樣的生意太高級了,沒有超高的資本運作能力、豐富的全球客戶資源以及專業的行業分析師隊伍作為投行研發的支撐,根本不可能完成!
而在中國,國際投行們看中的還有國內車企超強的融資能力。目前,國有銀行和一些政府部門都在鼓勵車企走出去。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就公開表態,愿意支持中國車企海外抄底。
南方汽車總經理、原長安汽車董事長尹家緒也明確說,目前國有大型汽車集團都不缺錢,都有數百億的資金實力。
生意難成
盡管表面上來看中國車企“不差錢”,但據一位接近投行的人士透露,經過詢價后,投行失望地發現,中國企業的出價并不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著生意的成敗。在JP摩根的一份長達80頁的外資投行內部研究資料上,書寫著許多讓投行望而生畏的內容。
首先,作為政策導向型市場,中國具有很高的政策風險。
主抓國內企業海外并購工作的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應該由政府牽頭來做。而近日也有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收購沃爾沃申請的車企,提出了排他性要求,而政府方面也在內部協調,表示希望最終由一家企業去競購。習慣了自由競爭的歐美車企,看到如此政策,難免心悸。
同時投行也注意到,作為芳齡未滿20歲的亞洲汽車企業,就算買得起百歲車企,又靠什么去管理和經營呢?
塔塔汽車豪情萬丈購得豪華品牌后,雖然大量輸血,出于大環境不景氣等原因,兩大品牌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當初的國際化夢想如今正蛻變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張超也認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除了面對法律法規、交易價格、各方利益平衡等交易風險之外,更要面對運營風險。他提醒中國企業,應當具備核心管理層,擁有自己的雇員隊伍、客戶資源以及供應商群體,還要克服文化差異,并熟知勞動法和工會組織,“還要規劃一個清晰責任制的具體整合計劃!
可是,無論是國際交易規則、資本運作能力,還是國際化的運營管理水平,都是目前亞洲企業所缺乏的。
此外,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依然處于默默無聞的初級階段,與國際知名品牌落差懸殊,如此并購在提升中國品牌的同時,卻會造成賣方的品牌損失。
基于重重顧慮,投行的天平開始向歐美買家傾斜。畢竟資金可以通過資本運作而獲得,經驗卻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
業內資深人士賈新光明確反對中國車企海外并購,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夢想,“中國車企想要得到的是歐美車企的技術,而不是整個車企!奔瘓F董事長李書福也表示,吉利真正感興趣的是一些擁有獨特技術的零部件企業。
據了解,有專家估算,收購Volvo至少要付出68億美元。而并購后維持正常經營、投入研發以及未來發展的金額,更難估算。